奇异果体育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奇异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咨询热线

400-158-1686

新闻资讯

400-158-1686
联系人:张生
电话:400-158-1686
传真:400-158-1686
手机:13863527490
邮箱:www.beissy@icloud.com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项目建设基baet365官方网站本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3-10-06 03:15:29 丨 浏览次数:

  baet365官方网站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批准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初步设计批复。在此环节的审计工作,重点或关键控制点应该放在各项批准工作的程序执行和批准单位权限使用方面。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包括国家和行业内部相关的法律、政策及长远规划、项目建议书、方案确定和项目研究的基础资料(如技术、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地理、气象、地质、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资料、必要的实验数据和资料、必需的地图资料等)。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包括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经济研究。建设项目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总论(项目背景及研究依据等)、需求预测及拟建规模、建设条件和选址方案、资源状况、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劳动组织及人员配备、预计效益等。

  根据基本建设程序,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之后,如确属可行,应向有关部门申报,待批准后即进入项目设计阶段。这里,对可研报告的批复实际就等于做出了项目决策。

  对可研的审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合规性审查,重点审查有无项目建议书、有无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研究人员的构成是否满足需要等;二是合理性审查,重点审查可研报告内容和深度是否满足项目建议书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项目审批机关投资决策及编制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明确回答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确定的设计方案和估算的投资、成本和利润达到合理的精确度。

  对可研的评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的必要性(市场、资源和技术);二是建设条件(原材料、燃料等供应是否落实;资金来源是否可靠;建设地址是否合理;是否有相关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相应的地质水文资料是否清楚);三是经济评估(建设投资估算、成本估算、销售收入和税金估算利润预测、投资回收期估算以及投资方案的比较等);四是技术评估(工艺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引进设备是否符合国情;新技术、新设备是否安全可靠等)。

  在我国,一般大中型项目采取两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是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所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是编制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确定工程总造价、制订建设计划的重要依据。

  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机电设备目录和工程概算书等几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建设规模和资源配置;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型;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和土地使用情况;外部协作条件;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建设顺序和期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工程总概算。

  初步设计文件按照规定必须报国家或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设计文件批准后,不得擅自改动,凡修改涉及初步设计主要内容的,必须报原初设批准部门同意。

  对初设的审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规性审查,重点审查有无初步设计及相应的设计概算,初步设计编制的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采用的定额、价格、指标、费用标准等)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概算投资是否完整地包括从筹建到竣工投产的全部费用,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对设计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审查;二是合理性审查,重点审查设计深度是否达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规模标准与国际国内同类工程比较是否合理;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和主要设备的选型是否经济适用;建筑设计是否满足工艺设计的要求并合理节约等。

  该环节主要包括设计、监理、施工、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工作。招投标审查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是招投标执行程序、队伍的资质、招投标合法性。

  合同签订方面审查的重点或关键控制点是合同标的、价款及结算方式、工期、质量违约责任;主要权利方面与招投标结果的一致性,与《合同法》、《价格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的一致性。

  该环节主要包括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工程环境保护等审点,各重点部分的关键控制点如下:

  (1)工程建设工期:计划工期的落实程度;保证计划工期实施的措施、手段、方法、可行性、合理性及投资支出的效益性。

  (2)工程质量: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方案、质量监督检查落实程度。

  (3)工程投资:按投资构成划分为建筑安装投资、设备投资、其他投资等。各项投资的关键控制点由于投资支出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

  建筑安装投资支出反映的主要形式是工程结算,工程结算审查的关键控制点是工程项目与批准投资范围、标准、规模的一致性,工程量计算的正确性,取费标准执行的合理性,定额使用的正确性及合规性;合同结算原则、方式、方法的落实程度,成本列支额与结算额的一致性。

  设备投资审查环节为设备采购合同、到货验收单、购货发票、成本列支总额。关键控制点是采购设备与批准投资范围、标准、规模的一致性,合同规格、型号、数量、金额与实际到货的一致性,购货发票与成本列支的一致性;

  其他投资,主要包括设计费、监理费、管理费等为完成工程建设必须发生的各项其他支出。其他投资支出审查的关键控制点,一是各项支出与建设项目的相关性。二是各项支出所依据的合同、协议的合规、合法性。费用支出合同、协议合规、合法性主要包括:合同、协议中的标准、结算方式、合同标的、执行义务方面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合同、协议中的费用计算与国家规定的一致性。三是支出费用在成本中的列支金额与相关合同、协议中实际应支出金额的一致性。

  (4)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合法性;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环境保护与工程实施的同步性。

  该环节主要包括完工资产转资和工程竣工决算。资产转资审查的关键控制点为所转资产与批准建设项目内容的一致性,所转资产与实际支出金额的一致性;工程竣工决算审查的关键控制点为竣工决算的完整性、真实性。

  根据国家水土保持建设程序,前期工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四个阶段。

  项目建议书是在规划指导下确定工程立项的重要阶段,经审批后作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总要求,在经批准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基础上,明确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对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保持基本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基本选定项目区,并对项目区的工程建设条件进行必要的调查,在可靠的资料基础上,提出项目建设的总体方案,进行典型设计,估算工程投资;评价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1)说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内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等基本情况,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基本确定建设规模,基本选定项目区,初步查明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等基本情况,涉及工程地质问题的应了解并说明影响工程的主要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4)初步确定工程总体方案,选定典型小流域,进行典型设计,对大中型淤地坝、拦沙坝等沟道治理工程应做重点论证。

  (10)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提出综合评价结论。对利用外资项目,还应提出融资方案并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规划为依据,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遵循有关技术标准,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勘测的基础上,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和评价。

  (2)确定建设目标和规模,选定项目区,明确重点建设小流域(或片区),对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应明确建设规模。

  (3)明确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查明并分析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基本建设条件;水土保持单项工程涉及工程地质问题的,应查明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5) 估算工程量,基本确定施工组织形式、施工方法和要求、总工期及进度安排。

  (10)分析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的国民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利用外资项目,还应提出融资方案并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阶段)报告书,对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临时措施baet365官方网站、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同时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和监测工作。

  1、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资金、管理等保障措施,做好本方案下阶段的工程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组织工作,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切实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2、定期向上级行政主管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3、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并及时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监测报告。

  4、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理资质的人员承担水土保持工程监理任务,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

  5、采购石、砂等建筑材料要选择符合规定的料场,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并向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7、按规定将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于30日内分送项目所在流域机构及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并将送达回执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1 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在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具体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监测与管理规划等的设计,并根据设计成果提出环境保护投资,编写工程环境保护设计篇(章)。

  2 环境保护设计包括水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环境保护、人群健康保护、景观保护、施工污染控制、环境补偿措施、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等设计内容。

  工程建设期间应按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保护设计确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展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建设单位应依据工程环境影响程度、范围、影响要素,对需要监测的环境要素,提出监测点位布设、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及数据处理等要求。各环境要素监测技术要求参照国家及行业现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环境监测可划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两个时段,环境监测点位设置应尽量与例行监测相结合。环境监测计划中应附环境监测点位布置图。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因素是不言而喻的,各个地方政府纷纷抓住政策机遇,上马大型建设项目,在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诸多问题。中央政府早就看到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中的这种弊病,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的势头增长,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银行总行早在1984年就作出了《关于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的暂行规定》,把由国家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归还本利的资金来源必须从企业新增的利润中支付。财政部后来又陆续出台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财基字[1998]4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等文件。2006年,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安监局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规定,这些管理制度或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重复项目建设投入。更重要的结果是,使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不少进步,建设单位的投资成本控制意识得到了逐步增强。

  2003年左右,正是兖矿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对外扩张的重要时期,在财政部出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之后,兖矿集团顺势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战略的《兖矿集团公司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办法》和《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兖矿集团众多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兖矿集团核算办法在财政部规定的原则下,内容更加细致,操作性更加强,对基层建设单位财务核算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引导性。经过几年的实践验证和内容补充,在2007年组织编写了《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办法讲座》,为集团公司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进一步描画了一套标准的“路线年再次对《讲座》进行了修订,除了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内容进行重点优化外,还对近几年国家法规进行了重新梳理,部分章节进行了重新编写,形成了新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应用指南》,成为兖矿集团公司当前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最新的工作规范。该指南既是工作规范也是一部财务操作手册,实用性很强,涵盖了所有建设管理流程和比较全面会计核算具体规定,表文并茂,实例突出,对广大基建财务人员起到了积极的规范作用,特别是对与初次涉及基本建设核算的财务人员帮助更大,可以较快的熟悉基建相关管理规定与核算方法。指南下发后,兖矿集团所属各个建设单位的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基本建设财务决算考核中,各建设单位绩效考核分值普遍提高,23家建设单位中,综合得分80分以上的建设单位22家,占全部单位的96%,比2008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

  以兖矿集团为例,兖矿集团在多年的建设管理中,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兖矿特色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特点。首先从业务归口管理上进行了细化,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财务管理进行了区分,并在管理组织结构上,把兖矿集团财务部的管理职能细化为为生产财务部与基建财务部两个并行部门,分别管理集团下属生产和基建单位,确保了在业务管理上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其次,更加提高了对可行性研究、初步概算、投资计划及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明确了集团公司计划部门、基建管理部门、机电管理部门、物资管理等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监管职责和具体工作流程,所有建设项目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由建设单位、专业化公司、集团公司三级多部门审批,网上划转,通过资金管控实现了对投资过程的控制。第三是更加注重了项目后评价制度的建设,突出了集团审计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及成果的审查与评价作用,实现了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够迅速反馈和及时纠正。除了上述具有兖矿集团公司特色化管理特点外,本人认为建设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还要突出以下几个重要作用或特点:

  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工作,对项目成败及投入的收益将产生直接、巨大的影响。可行性论证必须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反对假、大、空和哗众取宠。每个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建成投入使用,国家和建设单位要投入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然而很多项目建成后的使用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为了一堆垃圾、变成企业的包袱。究其原因,多是项目可行性论证误导了项目决策。因此,负责任的项目论证,必须对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环境、政策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做详尽、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案、技术与工程方案进行充分的比较论证,应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视角对项目完成后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充分预测和评价,把财务控制关口前移,让财务部门积极参与论证过程baet365官方网站,共同把好项目的论证关。否则,依据一个错误的论证结果做出的必定是一个错误的项目决策,即使再加强建设过程控制也是无效的。

  基本建设年度投资计划是基本建设管理实施阶段的重要工作。它是根据初步设计概算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编制的,是基本建设活动实施计划控制和财务管理控制的第一道关口,因此有“计划上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计划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说法。经批准的计划,是签订合同、设备订货和建设项目管理的依据。计划指标以最末级单位工程为单位,设立类似会计科目的编码,形成年度计划大表,建设单位应当配备独立的计划人员,按月统计实际完成情况,对比分析计划进度与控制情况,按月形成计划统计报表,上报归口管理部门。财务会计核算则要综合考虑计划规定与相关会计政策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科目,准确反应各类投资的列报情况,动态对比实际列报与计划指标的差异,发现计划外、超计划的工程立即予以制止或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从 而做到超前预控,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一个准确的计划编制,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项目最终投资的完成数,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计划的执行过程,因此,整个项目管理与核算过程,“计划性”色彩十分浓厚。

  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由多种专业机构组成的管理系统,各种专业管理各有侧重,相互联系,前后贯穿,浑然一体,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结束,始终是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和共同控制的一个管理过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管理环节,必须遵循项目建设程序为基本原则。因此,基本建设程序必须进行固化和优化,要形成规章制度,制度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本着实用、管用、好用、可用原则,贴近实际,优化流程,把制度建设和优化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制定制度是对建设项目管理流程的固化,清晰的工作流程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总抓手,按制度办,按流程走,责任明确,目标清晰,利于解决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实现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会计核算反应的就是流程的结果,反过来,会计核算结果与计划的对比就是对流程环节考核的依据。因此,制度建设是杜绝“三超”现象,“三边”工程,实现建设项目财务核算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保障。

  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结束后,项目主管部门还要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列出的有关指标,结合工程竣工后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作出评价,指出项目在论证、规划设计、概算、工期、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综合评价,即项目后评价。实际管理中,这种评价一般已经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各个建设项目在每年进行财务决算之际,建设主管部门都要对基本建设财务核算年度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查和审计,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就是对当年度项目建设管理的一个综合性评价。因此,项目评价工作的时点,实际上已不只是在项目结束以后了,建设主管部门还可以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建立审查问题整改落实跟踪机制,实现“全程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评价目标,以强化提升建设项目整体管理水平,维护建设项目高效、健康、有序推进。

  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多年以来,无数学者对此也有看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论述,不同建设单位采用的核算方法、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差异较大。国家有关部委虽然出台了多部规章制定,但规范的都是“大方向”的问题,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细节上还是比较粗放。各个建设单位财务核算特点的不统一,有可能会造成国家统计口径数据的不准确,甚至出现税费缴纳标准上的不一致。因此,行业内渐渐出现了希望国家统一基本建设核算的呼声。兖矿集团在多年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已经汇结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逐步的完善,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建设项目财务规范》,预计工作规范落成后,将是我国企业界首个针对建设项目管理,形成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创新型探索文件。我们拭目以待。

  [2] 汤冬秀《浅析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核算的几个关键环节》2005.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流业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说明已经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广东省也十分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紧贴国家发展规划,在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明确要求要以国家规划目标为总体目标,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打造以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便捷高效现代物流网络。

  珠三角是我国发展物流产业最早的地区,据相关资料显示,广东省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300万,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物流工作岗位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对物流人才需求不尽相同。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为高级技能型人才,需要掌握国际贸易、运输、物流地理,且还需具有扎实的英语能力和物流经营相关知识。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报资料,已经完成了《广东省物流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分析了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出口制造型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中小微物流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为制定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就业岗位如图1所示。

  总体来说,广东省中小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主要可归纳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专业英语、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等。目前来说,物流人才主要来源之一是高校毕业生,最有效的途径就应该是加强高等院校的物流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在珠三角区域,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如何制订契合物流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以物流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借鉴中小微物流企业各岗位工作要求,以物流工作流程为依据,确立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并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创业能力培养。另外课程体系要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边界,延伸与企业合作范围,在课程设计上,与企业共同开发一批工学结合的实训实践课程和专业精品课程。目前已经努力把《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物流运输实务》等课程列为精品课程开发项目,目的是打造课证一体化和培训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学生实训环节既包括校内实训,还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走工学结合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的合作,安排专职教师参与到物流企业一线的实践,提高其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对外引进海外人才和招聘物流企业专家兼职等方式,建成一支由本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优秀教师团队。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本文提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建设路径,通过这个模式培养适合广东省中小微物流企业人才,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并为社会解决就业严峻形势找到突破口和方向之一,提升学生的创业激情和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专家论证、集体讨论等方式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会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按照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模块强化技能、能力训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基本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创业能力训练模块构成。初步设计和开发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实践课程(平台实践课程、专业技术实践课程、拓宽训练)、专业理论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拓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方向性选修课程组成整个体系。主要在平台实践课程里面,开设物流认知实训、国际贸易实训、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市场调查、会计实操等,在专业技术实践课程里面开设仓储与配送实训、物流运输实训、报关综合实训、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连锁企业物流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在拓展训练课程里面开设供应链管理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创业方案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

  物流管理专业将根据真实生产任务和情境,与合作企业共建情境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和校内外生产型实训基地,形成与合作企业互利双赢的局面。目前,我院物流工程系已经与顺丰速递东莞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整个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完全依照企业真实营业环境布置,引进顺丰全套经营管理制度及管理系统,在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质物流(速递)服务的同时,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完全企业化运作的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全方位、综合性强的专业实训实习。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采用学院投资建设、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自营自管、教师协助指导的模式,其运作从门店管理、市场开发、广告宣传、人员招聘与考核、业务经营管理、质量监控等完全引入企业管理文化,结合学院实际,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真实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其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教学平台、师生服务中心的多个作用,办出了专业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为了拓宽和加强物流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采取和合作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和企业试用期相结合,使学生的毕业实习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结合。我院已与物流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与其中六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企业经理或业务骨干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组织教育、技能指导及考核上岗工作,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增强人际交往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吃苦精神。

  高质量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能力训练的顺利展开的基础要求,那么必须培养既有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还有技能等级证的“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而要建设这样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在实现双向交流的基础上,行业企业需要为教师提供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的平台,学院也为聘请相关物流专家进行兼课任课、挂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和量化评价教学质量的监控,真正能够形成出得去、来得了、可干事、能作为和“双师”教学型团队。

  希望新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学院立项,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然后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的建设责任、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和建设目标等,并按照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考核、评价通报,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首先组建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规划、决策、实施、管理等工作,然后安排组员进行项目的具体建设计划实施,最后由学院组织实施项目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评审、竣工验收等。

  根据系统设计与开发内容,项目团队成员由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中小微物流企业负责人或管理者、出口加工制造企业负责人或物流相关的管理者、物流行业领域专家构成。

  在取得学院项目立项的基础上,获得学院立项资金支持,还可以在专业建设资金中获得系部的专款专用,也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获得本项目拨款支持,项目组严格按照学院和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使用资金。通过本项目拨款、企业投资、系部配套三部分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首先,按照立项任务书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以学院的相关政策为依据,项目团队不得随意变更,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计划进行局部调整,须严格按审批程序报批学院相关部门审核。其次,加强项目运行监控,项目建设将按照“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思路,将建设内容层层落实。同时,根据学院有关政策,由学院对项目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由物流专业系部对其随机抽查,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构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三突出、三优化、三加强”,即:突出能力素质提高、突出职业道德培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外语、计算机教学,加强人文社科教学,加强创业理论课程教学,让学生“从学中做”、“从做中学”,从而实现“素质高、知识广、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标准,取得社会企业的认可与接纳。

  [1]刘艳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6):23-25.

  [2]王秀繁,矫利艳,王煦.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J].职教探索,2010,(7):166-167.

  [3]王红艳,李选芒.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36):35-36.

  [4]曹军,陈兴霞.谈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10,(2):45-48.

  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的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指出,一个项目管理过程组涵盖起始、计划、实施、控制及结束等5种具体管理过程,这些管理过程都围绕项目不同阶段的投入、产出、目的进行并以各阶段的绩效为核心来实现,从而成为一个严格的集成系统。电网建设项目通过全过程的建设实施及管理,其项目管理基准绩效目标(本项目中以“综合计划与预算控制”为核心控制要素)的实现程度,主要依赖于各业务过程的过程绩效评估与控制――在项目实施系统各个环节,过程绩效目标的实现不仅受制于过程内部的PDCA循环的效率,亦显著地被先行过程的绩效结果所影响,并将此种可能偏离最初预设的基准绩效目标的“扰动”扩散于后续过程。

  1.流程设计。本部分研究内容主要依据电网建设项目建设实施程序,以综合计划与预算控制为核心管控要素,初步整理出相关“过程流”,并最终通过与本单位各部门多轮调研核实上述“过程流”,结合目前电网建设的主流项目管理模式规范划分项目实施阶段、子阶段,得出与综合计划与预算控制核心相关的业务过程,并最终绘制上述流程图,编制成册,作为本部分研究的主要对象。

  2.电网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估体系的概念模型构建。根据工程项目过程绩效评估理论,结合本研究的目标构建以综合计划与预算控制为核心管控要素的过程绩效评估体系(Project Process Management Performance System, PPMPS)。电网建设项目的过程绩效评估体系的整体框架主要包括以下4个部分:

  评估对象:主要包括电网建设项目前期、实施期、运营期等各阶段包涵盖的与综合计划及预算控制相关的具体子过程应完成的各项工作。

  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每一阶段各子过程的评估指标的选取或筛选,构建本过程的评估指标,亦为最终建立电网建设项目综合计划与预算控制的过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评估方法:即根据已经选定的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方法,对电网建设项目综合计划与预算控制具体管理过程的各项工作赋予评价值,依据不同权重值及综合评估方法确定被评估的子过程的即时的、量化的绩效结果。

  评估结果应用:依据评估结果(报告),分析被评估子过程的过程绩效是否符合基准绩效目标(计划),对已完成的过程(子过程)的绩效提出改进意见或纠偏措施(若绩效评测时点继续细分,亦可对于子过程内部的不同工作任务完成的绩效予以评估,进而为子过程的绩效改善提供依据)。

  3.电网建设项目综合计划与预算控制过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技术内容。目前,关于工程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虽然方兴未艾,但亦有Peter Kueng(2000),汤洪涛、夏悦琴等(2004),王宝荣、靳继超(2012)等学者进行了较早研究;另一方面,结果导向的建设项目后评估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已非常成熟,其中关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方法、步骤等可资电网建设项目综合计划与预算控制过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所借鉴。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绩效的评估方法研究是为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的一个较活跃的领域,业已形成从定性、半定量、定量的评估方法体系。鉴于当前项目管理精细化决策的需求日趋显著,本部分内容目前以定量化、模型化的评估方法研究为主,并反馈于前文所述的指标体系构建。后续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沟通,可增加部分定性、简单的评估方法满足委托方简化决策流程的诉求。

  电网建设项目“综合计划与预算控制”过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遵循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按照电网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组成的群体性指标体系。它是各种工作“过程流”产生的结果及产生这些结果所付出投入要素的数量表现,能反映出各“过程”投入产出关系及过程之间衔接关系并揭示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电网建设项目管理过程绩效的纠偏及改善提供依据,为下一子过程行为活动提供参考。

  电网建设项目是典型的复杂系统,其系统运动过程主要由管控者、管控对象及管控手段等要素构成,此三者共处于同一系统环境,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鉴于此,唯有通过系统动态的观点去考量项目建设全过程,才能对电网建设整个生命周期做出全面的(过程)绩效评估。

  综合计划与预算执行评估体系的过程管理模块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计划与预算的执行偏差,避免非计划项目及支出的执行,对计划项目及预算支出的绩效考核与评价能够产生对项目成本节约的正向激励效应,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约,提升企业运营效益。

  本项目建立的评估管理体系得以落地实施,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管理促进作用:

  监控与评估:借助评估模型及因项目而异的指标体系,对计划或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精准监控与执行结果的定量评估,可以实现对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管理,对项目执行结果给出量化的绩效评价结果;

  纠正与反馈:对计划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项目计划或预算执行的偏差,及时分析偏差原因并采取同步的纠偏措施;

  优化与提升:对已执行项目的绩效评估,可以实现项目执行结果(成果)与计划指标的对比分析,分析差异及形成原因,指导以后各期综合计划与预算管理中指标设置及审批流程的优化。

  [1]夏悦琴.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业务过程绩效管理[J].机床与液压,2004(2).

  随着建筑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化建造模式的不断发展,低碳、节能、高效、智慧的建造模式已经成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而将BIM与建筑项目结合的协同建造流程将会促进我国建筑业产业转型升级。在建筑工业化中,设计方、构配件生产方、施工安装方与管理方四者的协同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建筑工业化的协同设计主要局限于设计或设计施工阶段,缺乏对建筑工业化背景下运用BIM技术实现设计、构部件生产、施工装配、管理四者的协同设计相关的研究[1]。而我们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发现通过设计方,构配件生产方,施工安装方、项目管理方四方的协同协作关系,能提高建设项目的的质量以及效率,同时能够达到环保,节约成本等要求[2]。通过系统动力学原理分析基于BIM的协同建造模型,整体地考虑系统,进而了解基于BIM的协同建造流程系统的组成及四个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关键影响因素,为基于BIM的协同建造流程系统的运行提供依据与保障。

  BIM允许建设不同参方以及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项目各利益相关者在获得相应权限的基础上,获得关于项目最新、最精确的信息,从而协调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3]。管理方、设计方、构配件生产方、装配施工方可以利用BIM技术可视化的功能对项目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调控和优化。图1说明了基于BIM技g的信息化协同建造整体系统框架。整个系统由BIM的3D模型和“管理―设计―制造―施工”两大系统,5大部分组成,利用应用程序接口(API)实现数据管理与3D模型的无缝集成。构建基于BIM技术的“管理―设计―制造―施工”协同建造模型,最终获得由管理信息模型、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制造模型和施工装配模型四者整合在一起的协同建造系统模型。通过建立清晰的工作分解结构和明确的资源配置关系,将项目各方工作流程化、系统化,实现项目管理的协同效应、决策支持和实时控制,从而为项目管理方、设计方、生产制造方、施工方之间的协同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分析依据[4]。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其以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数据为基础,建立相应的BIM数字化模型。BIM数字化模型及相应数据中心能为建设各方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工程项目信息,其对工程项目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在工业化建造模式下可以为建设方、设计方、构件生产方和施工装配方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并提供处理工程项目问题所需要的即时信息[5]。以BIM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能使通过现代化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工业化协同建造过程得到充分的实现,建设参与各方以BIM协同平台为沟通桥梁,解决建设各阶段信息断层问题,便于各方协同建造,消除信息传递孤岛,加强协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建造各阶段形成集成生产技术,实现建筑产品经济、环保、高效的目标[6]。

  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的元素构成各类系统。从初步研究来看,影响协同建造流程系统的因素多种多样。综合以往有关影响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研究和论述,根据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反馈机制,本文进行了简单的定性分析。选取关键要素,形成反馈回路模型。后经研究筛选最终确定了工程进度、工程成本、BIM协同中心支持、综合管理水平、劳动力需求等26个影响协同建造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主要涵盖在管理子系统、设计子系y、生产子系统、施工安装子系统以及BIM的3D模型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流程动力学系统。

  系统动力学将因果关系定义为元素之间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所构成的因果关系构成了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因果反馈图反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图通过反馈回路说明系统内各变量的因果关系及其变化,系统动力学即是透过系统中各反馈回路的动态因果关系来反映实际问题。因此,因果关系的分析是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基础,它可以清楚地描述系统的动态运行及逻辑关系。本文研究的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流程系统各子系统因果关系图如图2-5所示。

  协同建造系统是多因素的、非线性的、复杂的庞大系统,从初步研究来看,影响协同建造流程系统的因素多种多样,而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只有明确研究目标,才能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系统的边界,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7]。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影响协同建造流程系统的主要因素,发现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流程的运行机制。以期发现流程设计的缺陷和优势,为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的推广和实现提供有价值的可行性建议。

  系统动力学通过系统内部的信息反馈机制研究问题,需要进行系统边界的划定。系统边界的划定就是根据研究目标确定需要进行研究的系统要素,去除不必研究的冗余要素。变量可以被分为三类,即内生和外生以及不考虑的变量,受系统内部结构影响而确定的变量是内生变量,内因决定了系统的行为。受系统外部环境影响而确定的变量是外生变量。而内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选择合理的系统边界是系统动力学模型成功的关键[8]。

  本文认为,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由管理子系统、建造设计子系统、生产子系统以及施工安装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基于此,本文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从管理要素、设计要素、生产要素和施工安装四个方面出发确定了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流程系统的边界,并因此将系统细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为管理子系统、设计子系统、生产子系统以及施工安装子系统。BIM协同中心支持是实现协同建造重要因素,是从宏观角度对协同建造流程系统进行研究,它的改变将会对协同建造流程效应的实现产生重大的影响。工程成本是影响实施协同建造流程系统的中观影响要素,它从劳动力需求、工艺水平、工程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四个方面为基于BIM的协同建造流程提供支撑作用。

  模型的建立需要在一定的假设情况下,在建立模型时也必须考虑一些关键因素来确定协同建造流程系统结构。所以建模之前需要作一些适当的假设,可以避免由于对系统中一些复杂的、细节的描述不精确而造成系统模拟精确度降低的情况[9]。因此,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以及对实际系统的了解,提出了以下假设,并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协同建造流程系统模型。

  假设1: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流程系统的运行过程是一个连续平稳的、无跳跃无间断的过程。协同建造流程系统是相关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的统一整体。本文研究的协同建造流程系统需是一个正常的系统,即它的发展和运行没有出现间断性跳跃性,是一个连续平稳运行的整体。

  假设2:在整个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因为受外界影响导致系统无法继续运行的情况。在现实的环境中,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流程系统可能会因为遇到重大变故所以出现系统损坏或崩溃的情况,而本文研究的是协同建造流程系统在正常环境下的正常运行,故需要作此假设。

  假设3:协同建造系统的效应可以用流程时间、流程成本、流程质量以及流程协同能力等指标来判定。

  因果关系图只能定性地描述协同建造流程系统的结构,而不能分析不同变量的性质对该系统的影响。而系统流图根据变量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可将变量分为状态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以及常量等[10]。在考虑变量的可计算性和现实性的基础上,通过基于BIM的协同建造流程系统总体因果关系图构建了基于BIM的协同建造流程的系统流程图,如图6所示。

  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影响变量的原因树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Vensim PLE软件中,选中“管理水平”变量,然后单击工具条上的“Causes Tree”按钮,可以得到其原因树,如图7所示。其余变量同上可得。

  由图7可知,BIM协同协同中心的支持以及工程成本是管理子系统中影响管理水平的的主要因素,BIM协同中心依托BIM的信息化、可视化等特点加强与设计、生产和施工安b子系统的信息交换,提高管理水平;而工程的资金投入影响项目的技术、资源及劳动力从而影响项目的管理。

  BIM协同中心的支持是影响设计变更的主要因素,BIM协同中心支持通过支持BIM信息平台的运行减少设计变更,降低错漏碰缺的概率。因此,对BIM的有效应用是运行基于BIM的协同建造流程系统的关键因素。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是多元化的,BIM进度跟踪、劳动力需求、工程复杂程度、物资需求以及生产效率都是决定工程进度的直接原因,在生产子系统中,BIM协同中心通过与设计子系统、施工安装子系统的信息共享与效果反馈,提高生产的有效率,加快工程进度,生产构配件效率越高,协同合作越流畅,工程进度越快。

  由图10可知,在施工安装子系统中,工程的质量由工艺水平和疲劳状态直接决定,BIM协同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工艺水平同时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工程强度提高造成人员和仪器的疲劳降低工程质量。

  通过上文对管理子系统中的管理水平、设计子系统的设计变更、生产子系统的工程进度以及施工安装子系统的工程质量的分析,绘制各变量的原因树,研究影响流程系统的重要因素。得出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流程设计应以各子系统内部的变量影响为起点,以子系统为基础,再分析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建立流程,最大化发挥BIM的优势,并提高管理水平,减少设计变更,加快工程进度以及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各子系统运行的流畅为前提,同时提高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流程的运行效率。

  本文通过系统动力学对协同建造流程系统建立模型,通过分析系统变量的逻辑关系绘制因果关系图,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反馈机制研究问题,建立模型分析各子系统重要变量的原因树并得出结论。通过系统化的流程设计,研究子系统变量,提高子系统运行效率,再以各子系统的流程运行为基础,建立基于BIM的“管理―设计―生产―施工安装”的协同建造流程,使工程项目执行过程更规范化、程序化、协同化。能够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建造模式的效率,并大幅节约成本。基于BIM的工业化协同建造流程克服了传统建造流程的缺陷,打破原有界面重新组织建造过程,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多阶段集成化协同建造,致力于实现低碳、节能、高效、智慧的建造模式。

  [1]温创新,孙军,谭鹏,等.PC预制件生产线信息化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8):59-60.

  [2]樊骅.信息化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住宅产业,2015(08):61-66.

  [3]邓斌.建筑工业化背景下的精益建造流程管理[D].华侨大学,2014.

  [4]王章礼.基于协同思想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5]叶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两大核心问题[J].建筑,2014(05):28.

  [6]冯长辉.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理论和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0.

  [7]赵代英.宏观安全生产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仿真及预警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

  [8]常金贵.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设项目工期控制模型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1):147-154.

  基建项目是指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所组成,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的建设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基建项目的一部分。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正是由于存在着各种市场因素和企业自身因素,企业基建项目的财务风险一直存在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期间,这也导致了基建项目的实际收益和实际的收入发生了严重的偏离,从而增加了企业损失的隐性成本。事实上,基建项目的财务风险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从项目资产结构的角度来看,该项目的资产质量差,应收账款较多、流动性资金较差、基建项目发生损失的风险较大;从项目偿还债务的角度来反映,表现为对外债务繁重,导致总负债均小于总资产,造成资金偿还缺口,从而失去偿还债务的能力;从受益于基建项目的角度来反映,显示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公司经营恶化;从项目资金流的方向反映,基建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导致工程资金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投入风险;从基建项目能力发展的角度来反映,则表现为企业规模的盲目扩张、增速,导致产能过剩,然而基建项目所产生的收益并未随规模的扩张而有上升,甚至下降的现象。

  导致基建项目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项目内部因素,如投资决策、工程管理、资金管理等;二是基建项目外部因索,如外部市场环境、政策影响因素等。

  基建项目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招标、投标的过程中,企业为了尽快中标相关项目,以相对较低的价格,甚至亏损的价格进行整个项目的承包。由于整个市场僧多粥少,而且投标的激烈竞争且管理极其不规范,造成了整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现状,因此,各个参加投标的企业为了增加中标的概率,经常恶性竞争并且压低报价,甚至跳水,承包基建项目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亏损的情况。因此,一旦其中标,为了盈利,必定要在项目中偷工减料或者减少当时承诺的投入。如果管理不合理、不科学,该项目就很有可能发生亏损,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重大投资决策,如果决策有误,没有做好充分的论证和评估,就有可能形成投资决策风险。企业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得不到合理利润,就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更加严重的话,会导致亏损或者破产的危险境地。

  基建项目由于具有工程建设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建设环境复杂等多重特点,导致了企业的成本风险增大,同时加大了建设单位的成本风险控制难度。在整个基建项目的进行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建设方案的设计不合规,都会有可能造成工程建设周期的延长、工程建设质量下降,同时耗费大量财力、物力,致使基建工程建设成本不断增加,从而使该基建工程项目面临亏损的可能,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基建项目中最大的风险是资金风险,它直接决定着整个项目的成功或者失败。首先,由于基建项目具有投资额巨大、周期时间的特点,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资金配置风险。因此,企业为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进行,向金融机构贷款数额都比较巨大,面临着巨大的还款压力,一旦流动资金不足,就容易导致整个项目的资金链断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可能会采取续贷或者从资本市场进行筹资的措施,这样就提高了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其次,有些企业在建设项目中滥用权力,出于某些原因不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和按时支付工程款甚至拖欠工程款,这就很可能使得企业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无法按时收回已经垫付的资金,造成资金紧张的情况。此外,基建项目完成后,如果无法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势必造成无法及时交付项目资产和资金,致使企业不能及时收回工程尾款,同时,由于后续基建项目的维护成本增加,致使企业的项目成本增大,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管理的风险。

  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是以相关法律、财政法规政策为基础,对基建项目投资从概、预算控制到核算分析,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根据资金成本和实际需要,对企业整体的资源进行配置和整合,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加强资本结构优化,保证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随着外部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基建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循环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风险管理目标。基建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总目标是:通过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资产资金管理、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以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包括对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常用的方法有:报表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反馈意见法等。一般企业会采用预算指标、会计资料、管理报表等信息系统反馈给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通过管理层和决策层的分析,来提高其对风险分析的水平。

  (3)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是指风险分析的结果已经达到了企业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设置的风险警戒线而发出的风险警报。其应主要是对概算、资金的流动以及其他各项财务管理指标的界限设置,同时要对日常基建项目的管理、资金使用的效益进行评估等,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机制。

  (4)风险决策。风险决策是通过对风险评价的相关结果,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风险管理技术进行相应的优化组合,所选择的投资少、安全系数大、回报高的方案。

  (5)风险处理。风险处理是对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中通过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和效果的评价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其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估,对由于风险可能造成的或者已经造成的损失进行应急预案的处置,以减少损失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以达到增强企业抵御未来风险的能力。

  [1]余淑娟论财政对基建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点[J].新会计,2012(2).

  工程项目在当前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发展趋势,对于通信工程项目当中实行集成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案。使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就是通过集成化的方法,用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把原有应用集成在一起,来获取其他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和消息。同时,在建立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人机综合研讨厅的方法实现信息的综合集成,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决策支持服务。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就是依据工程项目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综合考虑通信工程项目从发起到拆除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和衔接关系,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要素相互关系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项目各参与方的协调和整体优化而采用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项目管理模式。要取得成功的项目必须要有全面的项目管理,这个全面性至少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项目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项、分项构成,项目管理必须包括项目对象的全体。(2)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等。(3)项目管理应包括全部的管理任务。有工期、费用、质量、合同资源,组织和信息的管理。忽略任何方面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项目管理至少是三维结构体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的各职能工作,各参加单位,各项活动,各个阶段融合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信息技术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基础,合适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保证。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要求在项目的发起阶段就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多重约束条件进行系统的考虑,明确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之间的影响和依赖关系,为之提供合适的沟通和协调平台,通过利用完善的信息技术形成动态的高效率的项目组织,全面实现业主的要求,达到令业主满意的最终目的。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有以下优点:(1)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有力地保障通信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使业主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进行整体优化,充分发挥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的潜力,在保证项目顺利完工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各参与方都能从中获利。(3)可以大大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同时通过同时参与的各企业的交流和配合,保障了设计和计划的可靠性和最优性,缩短了工期。

  在通信工程建设业中推广实施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可以加快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减少通信工程项目的成本、优化有限资源的使用效果、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推广将导致工程建设业中各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变革,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从前孤立的、阶段化的项目管理模式造成了目前的工程管理实践中的“舍本逐末”现象。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各阶段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种意外事件在所难免。管理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工程项目某个具体活动上,专注于处理和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这种“症状解”做法在开始时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长此以往,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意外事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被视为是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人们普遍认为既然工程项目管理中意外事件不可避免,那么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重点就是如何提高应付各种事件的能力。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各种具体事件的处理上,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无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导致了更多所谓的突发事件,恶性循环作用在不断的增加。这种关注于各种事件本身的做法是造成目前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阶段分离脱节,工程质量低劣,控制不力的主要原因。这种“舍本逐末”做法是无法适应工程项目发展需要的,只能使突发事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做法是使管理人员认识到“根本解”的存在,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上,集中在各种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上,从全局对项目执行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进行集成化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要关注各具体活动之间、各参与方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重视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各子过程之间的衔接环节进行管理。

  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应用海量存储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动态规划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等一系列技术,针对分布式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异构数据信息,提供专业的分析模型库,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应用与时间、对象属性相关联的一致、集成的中央数据仓储技术,支持复杂的、任意的查询方式,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联机分析处理(OLAP)。该阶段是信息综合集成应用阶段,用户在此得到的将不是简单的数据型信息资料,而是将信息全面升华得到的具有深远价值和意义的“知识”。真正实现全面的信息增值,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本质性的飞跃。

  通讯项目系统建设信息化的总体功能中其各项功能的设置是按照结构进行整体部署,并结合公司的个性化需要而进行功能规划的。包括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结项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知识沉淀管理等,涉及内容有立项管理、预算管理、任务管理(工作流管理)、物资管理、进度质量管理、变更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文档管理等。系统 与知识管理平台、信息门户、OA都进行了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

  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上该系统发挥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效应,尤其在项目计划、流程配置、流程监控、基站建设和OA流程集成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下从这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在项目公司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在项目任务书下达后进入项目计划阶段,在信息系统上根据项目的专业类型套用相应标准WBS模板,自动生成项目工作范围分解,并按照具体项目特点修正WBS结构,以此为依据,建立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括启动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收尾阶段,在每个阶段根据项目专业类型的不同又包含许多工作子流程,而每个子流程又包含多个辅助流程,各类流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在业务流程的流转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流、控制流的数据传递。在工作流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实现了流程配置灵活化、流程驱动自动化、工单派发自动化、管理人员待办工作自动提示。

  基站建设流程是公司最为复杂的一类工程项目,它涉及到建站需求、现场勘查、建设审批、选址、选址合同、初步设计(规模和预算)、审批、开始建设(引电、土建、铁塔、无线基站四个单项的协同)、启动传输工程、发货、施工、完工、运维部门配数据开通。信息系统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关联相关合同信息管理、支付管理、配套设备清单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目信息,可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具体包括基站建设WBS编制、业务流程的驱动等。

  企业信息门户(Portal)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信息集成及信息化管理的集成门户,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和数据都能通过企业Portal进行直接处理与访问,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与Portal的集成包括了单点登录和业务流程的集成,工程管理业务的待办工作直接在Portal中进行提示,并能直接进入系统进行业务处理。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在精细化管理中,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决策和未来发展。对于电网行业,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重点行业,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效益低等特点。为了解决煤电运紧张矛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用电需求的需要,我国“十二五”期间计划每年投资约5000亿元用于建设坚强、高效、绿色的世界一流电网。随着电网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愈来愈重要,它贯穿于基建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保证电网企业基建工程项目能够如期顺利投入运行,并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一套以成本效益为导向,以资金管理为主线的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对于规范基建工程成本费用开支,实现全过程的财务标准化管理,提升基建财务管理效率与降低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电网企业长期采取粗放的财务管理方式,加上电网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我国大多数电网企业关于基建工程岗位职责与流程的制度仍不完善,加上职能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导致重复工作或工作脱节的情况频频发生。此外,在基建项目中财务部门的参与程度不够,未实现基建工程成本费用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其主要原因是“技术中心论”在电网企业基建工程管理中根深蒂固,经济效益在基建工程投资决策与建设的过程中重视程度不足。

  因投资任务繁重,工期短等因素,我国电网企业的基建工程大多是按工程概算进行包干,财务人员按合同和工程部门、监理部门核定的工程进度表拨付工程款。但由于工程概算时精细化程度不高,价值明细反映缺乏精确的生产基础,因而导致工程设计概算与工程实际施工会有不小的偏差。此外,工程项目概算细项控制流程和标准不完善,使得在超概算或概算外的情况下,财务和审计部门经常与工程部门发生歧义,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正常开展与结算进度。

  我国电网企业基建工程的资金筹集、使用与回收管理水平较低,尚未建立起科学、精细化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这一方面使资金管理与合同管理、工程形象进度管理、物资管理脱节,从而影响基建工程的结算与效益;另一方面导致工程资金闲置或不足,不利于资金的集约化管理,从而不能有效降低基建工程的融资成本与建设成本。

  电网基建工程物资占电网投资总额的60%-70%,其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工程预算、结算和决算工作。我国电网企业的工程物资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问题:①会计核算不规范,细化程度不够,不利于工程采购设备物资的核对和清理,影响工程形成资产的正确性。②物资设备名称、型号、计量单位等信息不统一,出、入库管理流程不规范,给工程财务决算和移交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困难。③物资采购层级多,导致物资核对困难,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不利于节约工程建设成本。④物资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较低,超概算或计划外的采购时常发生,使基建项目的物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一方面,由于忽视项目前期资料的收集和归纳,以及手续的完备性,往往导致基建工程竣工决算时,存在着工程决算资料传递不及时与不完整的情况,这影响了成本费用的及时归集,导致财务竣工决算滞后,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此外,工程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在竣工决算时衔接不到位,会影响工程结算的准确性,进而导致工程效益的流失。另一方面,基建工程决算后评估和考核机制仍不完善,决算考核手段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程决算后存在容载比不高、单位资产供电量小、变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低等问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基建财务由于其业务特点,应保持人员的连贯性,不能发生断层,否则将影响基建工程的概算和结算等工作。而我国电网企业的基建财务人员储备力度不足,存在一定的人才断层风险。另外,我国电网企业长期处于粗放式的财务管理状态,基建财务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处理日常繁重的核算工作,未完全建立起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工作理念。因此基建财务人员在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竣工结算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比较欠缺,这导致了基建工程的经济性分析与可行性研究难以深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成本费用管控能力不强,从而不利于合理引导资金和项目流向,提高项目的投入产出水平。

  基建财务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基础数据多、流转环节广,因此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电网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工程管理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模块联动性不强,未能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信息管理,尤其在基建项目财务状况分析、经济指标评价等方面亟待完善。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基建工程成本的实时监控和事中控制,以及资产全寿命管理工作的开展。

  为了增强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网建设的有效投入,实现基建工程资金效益最大化,成本控制精细化,工作手段信息化,资产管理标准化,笔者针对我国电网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合理确定基建项目管理相关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财务部门的参与度

  一方面,应加强基建工程岗位职责与流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建设。设置相关岗位职责必须使每个环节有岗有人,每个岗位有职有责,工程项目涉及的所有管理人员应明确自己的任务与目标,对工作内容与流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与财务人员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汇报项目的进展状况,并对未来不确定因素进行合理的预测。另一方面,应提高财务部门在基建投资决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概算的审批、概算的执行、设计变更的批准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工程概算是一个重要复杂、多重反馈、不断调整、修改优化的过程。工程部门应会同财务等相关部门,根据工程进度、合同条款、往年支出的结转情况等做好基建工程的概算工作,切实提高工程概算的科学性与准确率,为后期基建工程成本费用的监控、分析和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电网企业还应完善基建工程概算的控制标准与流程。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在超过概算多大程度或者在概算外的情况下,应由哪个层级进行审核与控制,从而促进基建工程的正常开展。

  为切实管好用好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资金,坚持资金的统筹安排baet365官方网站,在保障项目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基建工程的资金管理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科学编制年度基建工程资金预算,依法筹集资金,将合同管理、工程形象进度管理、物资管理等信息资料集成,实现基建工程资金的集中支付。同时按工程概算和项目管理预算控制投资,建立资金往来定期核对机制,对接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加强对工程资金付款环节的控制管理,根据合同严格按程序拨(支)付工程款。若项目涉及征地费用、拆迁安置补偿费等,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相关规定支付并实行两级审核支出。此外要注意设计变更、施工变更等工程变更与工程概算的差额,工程部门对项目完工后的节余资金一律上缴,不得自行用于其他支出。

  (1)提高物资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水平,及时对物资情况进行分析与跟踪。对基建工程物资的核算应按照形成的资产,系统地进行分类。同时按单项工程设置明细核算,充分应用财务信息化系统,分别与工程成本和物资出入库核对,真实反映物资的实际库存和工程建设进度情况。此外,物资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实物盘点,确保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并定期对物资情况进行分析和跟踪。

  (2)加强物资采购及出入库管理,确保工程物资采购、领用和概预算相符。一方面应及时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准确记录物资设备名称、型号、计量单位等信息;另一方面应加强工程物资的内部控制力度,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出、入库管理,并会同财务部门及时办理物资结算。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施工单位应按工程实际用料及时办理领退料。

  (3)实行物资统一管理,避免多头采购。工程物资应从同一个物资管理系统办理出入库手续,这有利于工程物资的全面管理,有效控制与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4)加强工程物资采购计划,做好工程物资“零库存”管理工作。物资采购计划只能由设计单位提出,并由其建立计划跟踪考核制度。对施工单位管理混乱,高估冒算造成工程物资剩余的,应在其工程结算款中等额扣除。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工程物资采购计划发生重大变更,应由其“说清楚”,确保工程物资一次采购到位,便于工程物资的“零库存”管理和降低基建项目的物资采购成本。

  为提高基建工程结算效率,在工程开工建设前,规划、工程和相关协作部门,必须完备相关的手续,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归纳。同时为了整体把握基建工程的进度,相关部门应在结算前实行时间节点控制和定期通报制度,并建立与完善“在建工程预转固”、“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固定资产卡片建立并移交”四个环节的规章制度。通过明确流程中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时间节点要求,建立与实物资产流转管理相配套的工程转资模式,在制度上保证移交资产的真实性、资产与设备的一致性以及资产信息的正确、完整,从而改善基建工程决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除了做好基建项目决算工作外,电网企业还应积极探索与建立科学的基建项目后续评估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项目建设带来的系统效益,评估项目的整体效果,从而提高基建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此外,绩效考核部门应根据项目相关职责部门的履职情况,及时、科学地开展考评,形成争创一流的氛围,促进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首先,电网企业应做好基建财务人员的储备工作,使储备人员在原基建财务主管人员发生变动时能较好交快地接替前任的工作,不影响基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决算。其次,基建财务人员应转变工作理念――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积极参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成本控制等工作。再者,电网企业应加大对基建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技能,使基建财务人员熟悉与掌握成本核算、竣工决算、施工流程、招投标、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知识,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的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队伍。

  电网公司应不断完善基建工程信息管理模块,提高操作性与实用性。通过工程管理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模块的良性联动,实现基建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提高转资的“自动”程度。同时,各部门应加强协作与配合,加快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实现对工程成本的实时监控,从而为加强工程成本事中控制,深入开展资产全寿命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基建财务管理效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于实现工程安全、质量可靠、进度符合计划、成本合理可控等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种进步和完善。加强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是电网企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电网企业财务工作者应转变观念,进行管理创新,提高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投资收益,实现新形势下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电网做好财务支撑。

  [1]侯志欣.工程财务管理标准化精益化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9)

  基本建设在地方高校教育总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国家改善社会民生、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个成熟的、经过深入调研与科学论证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能为学校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保障。然而,长期以来,基本建设项目存在着投资决策上缺乏科学论证,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财务内控管理松懈和绩效评价不被重视等问题。因此,在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将绩效管理应用到地方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之中,发挥绩效管理对项目建设的促进作用。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模式,综合运用财务和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完成绩效管理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价,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建立项目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管理有机地融入到项目建设管理中去。

  一些地方高校基建项目的决策过程较为粗。

Copyright © 2012-2024 奇异果体育 版权所有
电 话:400-158-1686 手 机:13863527490 传 真:400-158-1686 邮箱:www.beissy@icloud.com
地 址:广东省清远市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免费咨询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