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et365官方网站干货!证券时报“消费企业问卷调查”结果出炉!附一图看懂
baet365官方网站如何提振消费,是促经济稳增长的重要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列为年度第一项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措施,商务部更是把2023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多措并举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行动。为进一步摸底消费行业最新动态,证券时报日前发起了消费企业问卷调查,共计收回178家消费行业的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实际运营情况回复。
调查结果显示,展望全年,受访企业普遍信心较足,67%的企业有信心实现持续盈利。65%的受访企业反映,尽管当下经济正逐步走向复苏,但是市场需求仍然不足。在生产经营环节,接受调查的企业反映最多的三类问题分别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和融资不畅、产业链上下游不畅。综合各方影响,22%的受访企业预计今年一季度业务量同比下滑,33%的受访企业预计持平,两类相加占全部受访企业的55%。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企业回访”的形式。从消费类企业的具体业态来看,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约22%为汽车、家电、家居建材等大宗消费品类企业,20%为餐饮、食品饮料、烟草类企业,12%为连锁零售、大型商场和商贸市场类企业;企业规模方面,有31%的企业员工人数在500人以上,20%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500人,49%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从产品或服务覆盖的范围来看,76%的企业以国内市场为主,8%的企业以国外市场为主,16%的企业国内与国外市场占比相当。
“现在的消费者更加精打细算了。” 母婴食品电商企业孕味食足负责人洪始良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家化工行业上市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以前渠道商现金流好时都会提前备货,经过这两三年疫情影响,渠道商更加谨慎,很多不愿意提前备货。
餐饮行业是观察消费行业是否复苏的一个重要窗口。“市场恢复的实际情况和预计差距还是很大的。疫情管控措施优化后,整体情况转好,但尚未达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恢复到八九成左右。”河南平顶山一家连锁餐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消费品行业PMI为51.3%,位于扩张区间,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回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认为,反映订单不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占比较上月虽有所回落,但仍超过50%,表明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仍较突出,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需巩固,PMI后续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
需求不足也影响了企业生产恢复。47%的受访企业表示,baet365官方网站目前公司生产经营已经全面恢复,30%的企业表示“恢复约七成”,“恢复不足五成”的企业占比约12%;43%的企业预计今年一季度业务量同比实现增长,“持平”的约占33%,预期“下滑”的有22%。
光点资本创始合伙人柴培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消费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进入一个胶着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需求方的可支配收入或者收入预期没有快速增长,供给方的收入增速将变慢,利润会下滑。
“我们做食品的,原材料成本大概占到所有成本的80%,所以原材料价格一涨,我们的压力就会非常大。”一家主要从事火锅料制品的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材料既包括食品产品的,也包含包装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多为石油的副产品,会受到国际局势、原油价格的影响。
“公司2022年整体成本上升了20%~30%。baet365官方网站”洪始良告诉记者,除了受油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汇率的变动也会扰动企业的采购成本,一些原料需要进口,美元升值导致成本上升。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洪始良透露,公司近期已开始和供应商商谈降价,“疫情期间他们也亏损,预计降价需要一个过程。”
除了原材料涨价以外,37%受访企业反映存在资金和融资不畅的情况;26%受访企业反映产业链上下游仍存在堵点。
展望全年,洪始良预计,消费类企业今年的融资不会太顺利。“公司目前融资不太乐观,要留足现金生存下去,预计今年下半年才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多项刺激政策,力争在开年回暖的基础上,乘势推动消费加快复苏。
企业层面,调查结果显示,消费企业对于企业的后续发展整体持谨慎乐观态度。其中,近20%的受访企业表示“非常有信心”实现持续盈利,近24%的企业表示“比较有信心”,24%的企业表示“有信心”,三类合计占比67%;此外,20%的企业表示“说不好”,只有13%的企业表示“没有信心”。
“预计今年全年消费恢复的确定性会更强,持续性更久。”龙大食品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何时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还要综合看经济走势、居民收入以及促消费政策的出台落地情况等。目前来看,公司对今年的业绩表现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具体执行层面,企业在选择是否扩张经营时,则更加谨慎一些。40%受访企业表示,今年不会增加研发投入或者扩充生产线。
此外,对于国内与国外消费复苏预期,受访企业更看好国内市场。其中,62%受访企业预计国内社会消费需求会进一步扩张;而预计国外消费扩张的占比为46%。
“对我们食品行业来说,今年聚餐等社交场景会恢复一部分,我们对市场需求偏乐观。至于生产经营方面,我们会紧跟市场需求,以销定产来对生产计划做动态调整。”前述主要从事火锅料制品的上市公司负责人称。
迎春消费、绿色消费、国际消费、家电下乡、让利促销、以旧换新……今年以来,各地政府推出不同主题性活动,为消费复苏按下“快进键”。
综合受访企业意见,记者梳理发现,企业希望相关政策能够重点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扩大居民收入、改善市场营商环境、合理有效扩大投资等方面,进一步出台针对性政策;二是整治假冒伪劣产业,引导制造企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三是延续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减免税费对我们食品企业非常重要。”前述从事火锅料制品的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以食品行业为例,一般货值较低,经营业绩也会比较平稳,出现爆发性增长概率较低,所以减免一些税费,对企业的运营是非常有帮助的。
记者发现,61%受访企业认为,刺激消费政策落实力度、实效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多地推出的消费券为例,多家受访企业反映,该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限制,例如存在使用门槛,需要消费达到一定金额才能使用;与指定消费品挂钩,但商品受众较小,并非刚性需求等。
对于促进消费,洪始良建议,借助各大电商平台的力量,营造一个全民消费的氛围来拉动消费。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今年两会,激活释放消费潜力成为代表委员热门话题。中国民主促进会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提案》,建议通过推动居民收入提升,不断促进消费增长。具体措施包括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以提高企业利润带动居民工资性收入提升,同时加快改革个人所得税,增加专项税扣除项目,降低居民税收负担,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挥好政府的再分配职能作用,改善收入与财富分配结构,重点关注并着力加快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降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鼓励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合理引导居民配置财富资产,保障居民可通过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认为,消费券是提振消费市场非常有效的刺激手段,建议设置专项文旅消费券,对发放批次、对象、券种和数量等进行精密设计、精准投放。例如,做好投放配比,综合吃、住、游、购、娱等文旅业态;节假日和平日发放进行一定比例的调配,推动消费的均衡性。
供给端方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赵圣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内消费结构来看,呈现传统消费供给过剩,新兴消费潜力空间广阔的特征。从产品来看,一些服务型消费,如健康文旅、智能共享等等需求正在加速释放。
“供给端进入深水区,已经没有低垂的果实可摘,流量思维下的‘割韭菜’方式已经行不通。”柴培章表示,“产品力+国际化”是供给端必须要完成的功课。
赵圣慧建议,鼓励技术创新应用和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丰富多层次、多元化商品和服务供给。比如企业可以加快5G、数字化等新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顺势推动线上新型消费,引导绿色健康消费等。
柴培章建议,供给方需要认真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和审美属性。同时,在区域上也需要更多地向外看,科技属性强的产品可以进入欧美等成熟市场和竞争对手同台竞争,其余类型产品在进入欧美较难的情况下,也可以尝试开拓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街头巷尾、餐馆商超、公园景点、影院剧院等,各大消费场所人头攒动、络绎不绝,酒店、机票、火车票等甚至“一票难求”。作为经济复苏的“晴雨表”,线下消费的热闹景象无疑传递出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兆头。
这一派热闹非凡,“叫好”的同时究竟是否“叫座”?人们真正掏钱买单的意愿如何?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0409亿元,增长5.0%。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多个数据显示,线下实体零售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7%,较去年全年低4.5个百分点。这个比重降低,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线下消费强势复苏,部分线上消费转移至线下。此外,限额以上实体店零售中,便利店、专业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0%和3.6%。
当然,过去这两个月出现的消费“小阳春”,一定程度上也受国家多举措的消费刺激,以及春节假期的影响。中长期来看,这种局面能否继续维持,消费引擎是否真的已经被“点燃”,还有待观望。
因此,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提信心促消费,被摆在了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C位”。如何提振消费?相比发放消费券、给补贴等粗放的刺激方式,基于深入研究之上的、精细化地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显得更为有效。
具体来看,促进消费要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方面着手。需求端来看,消费者的“钱袋子”无疑决定了购买意愿和购买力,最直接有力的就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当然,在经济仍在缓慢回升的阶段,提高居民收入并非一蹴而就,但从侧面逐步完善居民生活福利,如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若能得到较好保障,那么居民也就可以减少许多后顾之忧,更敢于消费了。
事实上,无论是社会保障还是居民收入的“进阶”,都将是一个“缓慢爬坡”的过程。而着力从供给侧切入,提高市场供给水平,从而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创造和培育消费需求,成了企业界人士或行业专家的一致共识。而提高市场供给水平,则应从消费结构、地域、人群、品类、环境等多方面着手分析,如有券商研究报告指出,从去年疫情管控措施优化以后,国内消费市场出现了以下特点:第一,结构上,服务性消费增长明显高于商品性消费;第二,区域上,异地消费、低线市场、返乡消费明显反弹;第三,品类上,品质生活类消费为主旋律,运动健身、宠物表现较优。
当前消费市场不能简单地判断为“好”还是“不好”,结构性需求和机会越发凸显,虽然市场普遍认为,悲观预期已经筑底,居民消费意愿释放潜力很大,但与此同时,经历了三年疫情,居民消费也变得越发理性,“需要买”和“想要买”之间的界限越发清晰,因此,只有“抽丝剥茧”地研究消费结构、人群心理和消费趋势,才能更加针对性地制定和出台有力措施,更加高效地提振消费。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et365官方网站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突发!东方财富冲上热搜,交易软件“崩了”!军工果然爆发:最强20%直线涨停!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